东西问丨柴瑜:中拉合作有何全球性意义?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中拉合作有何全球性意义?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王宗汉

  十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倡议,从愿景到行动,从蓝图到现实。刻下,习近平主席再赴拉美,这也是2013年以来第六次到访拉美。

  中拉关系进入“换挡提速”的新阶段。拉美是发展中国家较为集中的地区,在中国外交大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与秘鲁的双边合作关系有何特点与趋势?为什么说中巴关系超越双边范畴?中拉文明交流互鉴对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有何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二级研究员柴瑜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和秘鲁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人民友好深入人心。中秘合作有何特点?

  柴瑜:中国和秘鲁两国友谊源远流长,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中秘之间的合作特点,可以用“稳健”来概括。尽管秘鲁内部政治生态历经更替,但历届秘鲁政府都十分看重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对两国之间的合作抱有强烈愿望和信心。

  以钱凯港为例,作为中国和秘鲁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钱凯港第一艘货轮已于日前入港。钱凯港的建设过程中,秘鲁政府通过立法排除障碍,力促港口建设完工,排除了影响中秘务实合作大局的阻碍因素。

  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成果,钱凯港对于亚太和拉美地区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类合作开放透明,所运货物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钱凯港可以停靠超大型集装箱船只,成为拉美地区新的枢纽港,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和成本,也将中拉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除了目前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紧密合作的矿产领域,更多拉美地区的农产品也将进入中国市场,辐射整个拉丁美洲,使地区国家能够受益。因此,我认为中秘合作的趋势是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辐射效应更强。

2023年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秘鲁手工艺人首次来到进博会现场,展示“小羊驼”制作过程。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和秘鲁都是文明古国,两国跨越浩瀚的太平洋,您能否谈谈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思考?

  柴瑜:中秘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体现在具体的方方面面。例如,秘鲁生活着很多华人,中餐馆在秘鲁的大街小巷十分常见,中秘学者保持着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我曾到秘鲁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其藏品十分丰富,启发了我对“文明交流互鉴”这一议题的思考。我们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种学术上的认识,并经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生活在各方面高度发达的社会之中,反映了“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人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故而,“文明交流互鉴”应是互相学习促进的过程。中秘两国作为文明古国,不仅要做文明的传承者,更要做未来新形态文明的创造者。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2日,秘鲁首都利马,唐人街上推销商品的小贩。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与巴西关系有何特点?为何说中巴关系超越双边范畴,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

  柴瑜: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际,中国与巴西同为发展中大国,拥有相对健全的产业体系,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十分重要。

  中巴作为发展中大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优势:一是有底气从容面对国际政治中的风云变幻,二是有能力应对世界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大小风险,三是有自信追求战略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从这三点出发,中巴关系的特点在于对“全球南方”国家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锚定”的作用,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巴携手合作。例如,最近,中国、巴西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全球南方”发起了在联合国平台上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的倡议。这不是要在冲突中选边站队、集团对抗,也不是要取代现有平台,而是要发出更多客观、平衡、理性的声音,为停火止战、重启和谈积累条件、营造氛围。中国与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能够作出表率,其他发展中国家自然更愿意参与相关的协调行动。此外,中国与巴西共同推进改善国际秩序、气候变化、开发绿色能源、推进可持续发展、减贫等领域的合作,也都彰显了中巴关系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

2024年8月15日晚,北京居庸关长城点亮灯光,庆祝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中新社记者: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中国和拉美同属“全球南方”,中拉命运共同体有何全球性意义?

  柴瑜: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近期称,过去十年,拉丁美洲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0.9%,甚至要比经济危机时期的数据还要差。即使如此,2023年中拉贸易额也突破4890亿美元,同比增长1.1%。目前,拉美是仅次于东盟的中国第二大投资地,中国是不少拉美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十年间中拉经贸合作不断加深,在发展进程中能够相互扶持,充分说明了中拉命运休戚与共。

  十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其中,“惠民”是中拉关系的一个独特之处。拉美地区许多国家产业体系并不健全,如何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是中拉合作的关注重点之一。中拉经济高度互补,使得从普通小商品经营者到高科技人士都获益,实实在在增进人民福祉,这是中拉双边合作很突出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合作不同。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产业分配、民众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双方收益不对称。而拉美国家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在发展中更强调自我意识,所以在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合作中会感到被束缚和被约束。中国同拉美国家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却取得非常好的合作效果,这充分说明中拉在合作中充分尊重彼此的国情与历史、文化等因素,促成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所以,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意义就在于,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以信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新思路,将彼此命运紧紧相连,以平等互利的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可以说,中拉合作实践已经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示范。中拉同属全球南方国家,有共同的发展挑战和诉求,也有更多的合作愿望和期盼。其典范意义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元首外交为抓手,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二是民心相通,关键时刻显示情谊,守望相助,相互支持和配合;三是经贸合作不断创新高,成为中拉关系压舱石;四是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合作程度不断深化,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拉美国家有20余个。

  中新社记者: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是历史大势,中华文明和拉美文明均具独特性,中拉文明交流互鉴对彼此和世界有何重要意义?

  柴瑜:中国是规模很大的一个国家,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拉美也有6亿多的人口,文化特色特别多样,有30%左右的贫困人口。中拉具有源远流长且灿烂多样的文明谱系,在迈向现代化时面临着一些相似的问题,一些发展理念非常契合。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实现各自的现代化,对世界文明发展有示范性作用,可能为世界文明发展开拓出一种新的思路。

  把文明的维度引入现代化的讨论之后,视野和格局就变得更加宽广。文明互鉴是国家关系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增进沟通对话,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就是一个开放包容、自立发展的实例,拉美也在不断谋求这样的路径。中国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中国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通过文明交流互鉴,互联互通、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合作共赢。(完)

  受访者简介:

柴瑜。受访者供图

  柴瑜,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国际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区域合作及拉美区域国别研究,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China and World Economy, China Economist 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优秀成果奖等,为中国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提供研究咨询。

【编辑:付子豪】

2024-11-15 23:41 点击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