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冲击持续 美国大豆出口遭遇“寒潮”
再过几周,美国农民就要收获今年的大豆了——数千万吨的产量,等着装船出港。
但眼下,他们面临着一个严峻问题:中国,不买了。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但今年秋天,一船美国大豆都还没下单。
要知道,去年这个时候,中国买家已经预定了约1300万吨美国大豆,并开始陆续发货。
时间不等人,美国的农场主、农产品出口商们坐不住了。
据《南华早报》报道,美国政府将派出一批美国种植户和农产品出口商前往中国,这也是美国农业部第三次组织年度访华之行。
频繁奔走的背后,是美国农业界迫切的“求订单”之心。
美国大豆协会8月就已发出警告:“秋天日益临近,我们却仍未与中国就大豆敲定采购协议,这将对美国豆农造成严重冲击。”
在美国爱荷华州,种了几十年地的农民蒂姆·麦克斯韦的焦虑一天比一天严重。受关税政策影响,麦克斯韦担心作物无法如往年一样正常销售,“今年产量、天气本来都非常理想,但市场兴趣寥寥,这会给很多农民带来巨大压力。”
危机还不仅仅是大豆。BBC报道称,自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宣布所谓“对等关税”以来,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订单整体锐减,美国农民遭受重创。
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开始算起,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就在持续波动。数据显示,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16年的约40%下滑至2024年的20%左右。
与此同时,南美国家正在填补美国大豆在华份额。如,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7465万吨,同比增长6.7%,占比超过七成。
除了更换供应商,中国还通过优化饲料配比、增加大豆自给产能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沃尔表示:“中国市场的采购动向举足轻重。关税带来剧烈波动,这种不确定性让美国农民处境艰难。”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代价开始浮出水面。彭博社7月数据显示,美国农业领域的小企业破产申请数量已升至五年来最高点。那些曾两次把特朗普送进白宫的中西部票仓农民难掩怒气——“是时候降低关税了。”
其实,特朗普政府并非无所作为,通过拓展海内外销售渠道和增加豆制品生产等措施试图缓解农业压力,但现实没有那么简单。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肯塔基州大豆农场主拉格兰直言,国内和国际需求难以弥补中国购买量下降带来的缺口,美国农作物价格因此出现下降。
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预测,哪怕有其他国家增加采购美国大豆,若中国在11月中旬前依然拒绝采购,美国大豆今年对华销售损失总量可能高达1400万至1600万吨。
“美国农民将迎来一场大丰收。”今年3月,特朗普在公布“对等关税”前夕曾在社交媒体兴奋表示。
半年后,大豆确实丰收了,但订单没来,掌声也没了。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