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博娱乐解决国际商事纠纷 为何首选上海?

一纸判决,欧博娱乐不仅平息了纷争,更为全球商事司法实践提供了参考范例;一套机制,打破了诉讼、调解与仲裁的壁垒,解纷效率倍增;一个平台,足不出户就能解决跨境纠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正成为中国涉外法治建设的“风向标”。

近日,记者跟随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组织开展的“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上海法院见闻”集中采访活动走进上海,看上海法院涉外法治建设的新图景。

新定位: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近期,一位韩国籍当事人主动选择在上海海事法院申请扣押韩国籍货轮,并向上海海事法院提起诉讼。

为何越来越多的外方当事人主动选择在上海诉讼?

“这得益于涉外案件管辖机制的不断优化。”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何云表示,2024年,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成立,与海事、金融、知识产权三家专门法院共同处理涉外案件,形成以“特定管辖法院、专门审判机构、专业审判人员”为特征的专业化涉外审判格局。

新格局下,欧博allbet我国涉外审判正积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

2月13日,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敲响“第一槌”。某德国公司向某中国公司出售工业配件,交货后多次催讨货款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拖欠货款及逾期付款利息。

利息的起算点和利率标准应适用哪国法律?上海国际商事法庭精准适用国际公约,以债权人营业地法律确定利息起算点和利率标准,维护债权人权益,有力维护了国际货物买卖法规则的统一适用。

这起标杆案件并非个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共受理涉外商事、仲裁司法审查等案件1600件,涉案总标的额超215亿元,当事人涵盖39个国家和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智慧”,正将上海法治声音传向世界。

机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解纷路径

面对国际商事案件规则差异大、法律适用难等痛点,解纷的质效怎么提?解纷的模式怎么选?上海法院给出了答案:能调则调、适仲则仲、当诉则诉。

“诉讼、仲裁、调解都是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各有特点。”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海事及海商审判庭庭长金晓峰介绍,仲裁具有灵活、保密、便于跨境执行的优势;而调解更符合“以和为贵”“在商言商”的传统。

对此,上海法院引导涉外纠纷通过适宜的方式解决,并搭建促进不同解纷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

在处理新加坡投资公司与上海某股份公司的股权回购纠纷时,法庭创新性引入“第三方带资调解”机制,既让外商投资者安全收回投资,又保障了国内企业正常运营,实现“双赢”。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凝聚调解组织、仲裁机构、人民法院等解纷力量,引进翻译、公证、域外法查明等专业法律服务机构,为当事人提供多元解纷通道;黄浦区在新天地国际化商圈设立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虹口区在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嵌入“共享法庭”……上海法院以务实举措和创新机制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司法确定性。

新引擎: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法院年均受理涉外商事案件近2000件,平均审理用时6-8个月。高质高效审理的背后,离不开上海数字法院的建设。

为向中外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多元的涉外纠纷解决路径,上海高院打造“上海法院国际商事一站式解纷平台”,集诉讼、仲裁、调解等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域外法查明、公证、翻译等司法辅助服务为一体,全市各级法院均可通过这一平台直接与调解、仲裁机构开展协作。

“当事人在线申请、机构在线办理,不同机构间材料在线传输,仲裁保全申请可在48小时内完成材料审查、裁定及移交执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陆卫民介绍,当事人可全天候网上立案、在线调解、远程参加庭审、在线接收材料。

此外,上海金融法院还自主研发智助立案系统,网上立案率近100%;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实现新收案件电子送达覆盖率100%,在线庭审适用率达77.9%……上海的司法服务,致力让人民群众“跑一次”成为上限,“不用跑”变成常态。

专业化的审判机构、国际化的规则视野、便利化的解纷机制和智能化的技术应用,让“投资上海、法治无忧”的共识不断深化。上海法院的探索实践,正在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筑牢更坚实的法治根基。

(责编:薄晨棣、邓志慧)

2025-11-27 16:38 点击量:7